1.搜集速度超快(原因:多并發同時處理。通過使用喔喔自研的核心瀏覽器,每個處理只需占用極少資源。)

2.搜集內容精準
(原因:通過GPS、Proxy技術,精準定位目標城市和國家區域)

3.功能無比強大,Email、圖片、檔案、表格、文字內容等所有公開資訊都可蒐集(原因:可通過外置擴展无限增加功能

4.傻瓜式一鍵設定(原因:已經內置多種常用搜集項目,只需按下“全啟動”)

5.專業級線上服務(不管任何問題,可以隨時聯絡工程師。比如有未內置的搜集要求,可以要求工程師提供幫助)

▲時報出版--在田埂上思考的博士:賴教授的農學人生

在田埂上思考的博士》「留一盞燈,守一個夢」台灣農業亮起來,農業躍進百年小史

國立台灣大學農藝學系暨研究所名譽教授賴光隆出版《 在田埂上思考的博士:賴教授的農學人生 》(時報出版)一書提到,那個年代出國留學非常不容易,一方面得取得想要申請留學學校的「入學許可證」,另一方面還得辦理出境證,向有關單位提出各種出境申請書,獲准出國後才能去結匯。但提出申請後,警備總部什麼時候會回覆,許可或不許可也不曉得標準,我聽說很多同學都在等待警備總部的消息,每個人都擔心,萬一被查到什麼問題,出國就有麻煩。



賴光隆說,記得從提出申請到取得同意書,大概是等了三、四個月的時間,那個時候的社會環境就是這樣子,管制很嚴格。我第一次從台灣到日本,就是搭國營招商局的輪船「海鷗輪」。這是艘客貨兩用的輪船,從基隆港碼頭出發,先經警備總部驗明正身後登船。船在當晚往南部開,先去高雄港載香蕉和砂糖後,再繞經花蓮航行到日本。民國51年8月,我終於踏出國門,身上帶著父親給的250元美金,出發前往日本東京。



獲東京大學農學修士學位

根據日本東京大學規定,研究生拿到「入學許可證」並不等於具備學籍,必須經過一年或半年研究生後,由指導教授認可,才能和日籍研究生同等同時參加正式入學考試。所以到東京之後,我先以研究生的名義到大學旁聽。9月通過了筆試,才真正地成為東大的修士(碩士)研究生。修士就是碩士,兩年後,我把所有的學分修完,並且通過論文的審核,由研究所所長向學校報告,然後校長才依此頒發農學修士學位證書。



日本是非常重視傳統的國家,證書上的字都是用毛筆書寫的,而且還設想周到,怕證書太大張不方便,還另外製作一份小張的證明書,也有正式的印章,畢業生可以把大張的證書收藏在家里,求職面試時,出示小張的證書即可。不僅如此,學校對於畢業生的品格非常在乎,要求十分的嚴格,即使畢業了,如果日後有違反社會禮俗或犯罪等事情發生,學校是可以取消學位的。



不能再嚴格的研究工作

在日本留學期間,生活很辛苦,一年三百六十五天,很少休息,即使是晚上,也忙著做實驗。東大的設備比較新,已經開始使用電子顯微鏡來觀察細胞微細構造,因為機器十分昂貴、稀有,除了我們農業生物學科的學生使用外,其他研究所的學生尤其是病理學、畜牧、獸醫等也都要使用,只好各單位輪流,一個星期只能夠輪到一次。



為了能充分利用這機會,一次的實驗常常進行一整個下午。因為電子顯微鏡要預溫,我們得事先準備材料,並在早上將底片材料放入儀器中抽真空,下午兩點開始使用,直到實驗結束並將所有底片沖洗出來才算完成。等到這時候都已經是晚上九、十點了,得急忙趕到附近車站,搭乘最後一班十點的市內電車回家,要是沒有搭上的話,當天就無法回到家里。



培養獨立研究的能力

那時候幾乎所有生活重心都放在學業上,希望趕快完成學業,而且也希望利用這段時間,盡量吸收日本文化。我很想了解明治和大正年間日本為何進步那麼迅速?眧和20年(1945年),第二次大戰以後,日本復興的速度為何那麼快?



從我在日本所進行的研究專題「稻根內皮的研究」,就可以看出來,日本人做事實在是很仔細。我的指導教授主要是做「稻根的生理、生態研究」,我只是分擔內皮的組織分化,與整個水稻根的關係的研究。其他的同學有的做根毛,有的做更細部的研究,以教授的研究主題方向為主,我們都只分別進行一小部分。



因為日本的研究體制是講座制金字塔式的,教授擁有很高的權威,助教授、講師、助教、研究所博士班及碩士班的學生都是他的手下。他會將每個人的研究題目安排好,大家分頭進行,他在旁邊隨時監督指導。透過這種精密的分工方式,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,便能很容易完成重要的學術成就。我那個時候,就是在東大這麼一個非常傳統的組織里面,進行一小部分的研究,就像是一個組織細胞一樣。但是我可從這個小地方,看到很多東西,而且在研究過程中,培養任何事情都要自己摸索的習慣。



所以我在東京沒有什麼旁騖,每天都關在實驗室,做光學顯微鏡及電子顯微鏡的觀察等,不曾受到大都市東京繁華的誘惑。我曾經有一個早上,從早上八點到第二天早上八點日出,不眠不休地進行實驗,因為要做一個測定,每兩個小時就得拿一個20公斤重的種植水稻的盆子,用精密的天秤測重量,以了解水分少掉多少,每兩個小時一次,沒有任何人幫忙。蒐集軟體雖然花費不少體力,但也因此可以從中了解整個實驗的意義。



包括先到田里種植水稻,如換水、稻田管理;接著用解剖的方法,操作光學顯微鏡、電子顯微鏡加以觀察,整個過程細微又完整,得出結果後,再綜合起來寫一篇博士論文。這個訓練是無形的資產,完成訓練後,他們頒發一紙證書給我,證明我有能力可以獨立進行研究外,也能指導學生做研究,這構成我回來台灣工作的一個重要知識基礎。加上我之前在台灣,已經在基層用腳去體驗實際的農業生產環境,學術理論和實際生產體驗配合起來,對農業之於社會的意義才有深度的體認。

▃《#在田埂上思考的博士:賴教授的農學人生》▃

博客來:https://bit.ly/3h292t6

金石堂:https://bit.ly/3dGvO7Q

誠品:https://bit.ly/2UiWT9h

讀冊:https://bit.ly/3cCNdgo

時報悅讀網:https://bit.ly/3eVKrEs

三民:https://bit.ly/2Ya4qbO


本文節錄:【在田埂上思考的博士:賴教授的農學人生】一書



作者簡介/賴光隆

1931年8月出生於台灣省台中縣。畢業於台灣省立台中一中;國立台灣大學農藝系農學士;日本東京大學農學碩士、博士。

現任:國立台灣大學農藝學系暨研究所名譽教授



曾任:

國立台灣大學農學院技士

台灣糖業公司糖業研究所台中庶作改良場助理技術師

國立台灣大學農藝系客座副教授、教授

國立台灣大學農藝系暨農藝研究所兼系主任

國立台灣大學農學院人工控制氣候室主任

國立台灣大學農學院附設農業試驗場副場長

日本國立名古屋大學農學部客座教授

美國愛荷華大學農學院客座研究員
圖1:▲顧元亮院長(左二)、賴光隆博士(左三)。



本文引用自: https://news.sina.com.tw/article/20200711/35727192.html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采集软件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hnb7ygisagif7 的頭像
    hnb7ygisagif7

    網路行銷軟體

    hnb7ygisagif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